
市区鳌峰新村小湖整治受居民点赞—— “出门俩月,我家竟变成了‘湖景房’”
12月初的早晨,暖阳正好。
市区鳌峰新村里的小湖边,李大爷一边听广播一边散步,这是他最近几个月来每天必做的事。小湖一角,谢阿姨正从湖里舀水,给自己的花花草草浇水。
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泛起阵阵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走近看,几条小鱼欢快地游来游去,远处还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
鳌峰新村里的这个小湖,俨然已经成为周边住户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但年初的时候,它可不是这样。
在鳌峰新村住了二十多年的谢阿姨说道,“以前这里的水不仅不能浇花,还有一股很难闻的气味”。搬来小区六年的李大爷聊起那个时候的湖水,直摇手,“水里很多青苔,总是黑黑的”。
大家口中的这个湖,位于市机关幼儿园北边。面积不大,约6000平方米。湖边有一圈步道,还有一座湖心亭,四周都是茂盛的树木。虽然环境很好,可是这个湖的水质一直困扰大家。因为小湖没有活水源头,常年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上城市排水、雨水,还有日积月累的污水等等,湖底的淤泥越积越深,水质越来越差。尤其到了下雨天,湖底时常泛起气泡,传来阵阵异味。
然而,今年小湖却悄悄发生了变化——
家住湖边楼栋的李女士6月底去了合肥,8月份回来的时候惊讶地发现,靠近湖边的房间已经闻不到异味了,她推开窗户,湖边的树木倒映在水里格外好看,远远地还看到大爷大妈正沿着步道悠闲地散步聊天……
李女士笑着说:“哎呀,真是没想到,两个月没回来,我家竟变成湖景房了!”
是什么让这个小湖发生了如今的变化?
记者在现场看到,湖面整齐地排列着20条细长的网,远远看去有些像渔网,但又不是。这些网有什么用?谁放的?难道这个小湖的变化,跟这些网有关?
记者采访市住建局市政园林公用建设管理处了解到,原来这些网叫“光催化网”,是来自江苏省环保企业双良环保的“新型技术”。这种网由石墨烯制成,通过光催化技术,使光催化剂在光照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效降解有机污染物。
据了解,鳌峰新村这个小湖里的光催化网,是今年6月中旬铺设布网的。据实施该项目的双良环保总经理顾耀武介绍,前期经过现场检测,最后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完成整个湖面布网。
光催化网不需要添加任何其他物质,网装好以后,只要有阳光的时间段,这些网就开始工作。预计半年时间,水体就能达标,从初期的五类水变成三类水。
这些网需要放置多久?水质的改善是否需要一直依赖这种网?
顾耀武解答道,一般情况下,三年为一个周期,最多三年水体就能够达到1.8米的透明度。到时水体有了自我净化能力,不需要光催化网也能够同化掉不好的物质。顾耀武回忆,刚布网半小时,小湖的水体透明度就超过了60厘米,三周后已经能看到1米深的水底。现在已经快半年了,水质变化非常明显,岸边湖底的石头清晰可见。
据了解,这项技术于2016年通过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环保科技成果鉴定会,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石墨烯强光催化氧化网的制备与应用也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原载《宣城日报》2022年12月19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