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蟹虾产业促进乡村振兴
11月18日,正值初冬时节,笔者走进朱桥乡浑水村看到,连片的蟹塘里,蟹农们正在挑选肉肥膏满的河蟹往外销售,尽享收获的幸福。
小螃蟹致富增收,振兴路上织画卷。

浑水村毗邻水阳江和南漪湖,素有“一分田、三分山、六分水”的美誉,是典型的皖南水乡小村庄。也因水系发达,该村立足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以水产养殖促进乡村振兴。
养殖带动有规模
“我们村是一个养殖大村,村域面积7800余亩,其中水田面积占4160亩,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水产养殖,大部分以虾蟹养殖为主。”走在浑水村的田间地头,该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徐伟伟向笔者介绍道。

近年来,浑水村主导产业为虾蟹养殖,养殖面积达4890亩,年产南漪湖品牌河蟹320吨,南漪湖品牌青虾75吨,年产值达0.4亿元,养殖面积占全村主导产业95%以上,其中青虾、河蟹2020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南漪湖牌河蟹连续几年获得全国河蟹大赛优质奖,并获得首届徽蟹十大品牌称号。
品质俱佳销售旺
林绪乾从2000年开始从事螃蟹养殖,养殖面积约25亩,在浑水村小有名气。20多年来,林绪乾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出一套“养蟹经”,并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多年来,他为蟹农们传递“养蟹经”,并且“做给蟹农看,带着蟹农干,领着蟹农赚”,引领浑水村的螃蟹养殖“风生水起”。

“螃蟹要有好的品质,讲究水、草料、喂食以及田间管理。”林绪乾继续介绍道:“我们村水好,投喂的饵料既有大豆、玉米、水草,还有螺蛳、小鱼、冻鱼等,喂食荤素搭配,螃蟹品质高、不愁卖。”2021年,林绪乾家螃蟹年收入近10万元,螃蟹主要销往本地,供不应求。
“螃蟹不愁卖,天天都是好日子!”村民孙寸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6年,在林绪乾的带动下,孙寸意也开始做起了螃蟹养殖,现有养殖面积大约20亩。平日里,遇到养殖方面的难题,他总会找林绪乾答疑解惑。2021年,他家螃蟹养殖年收入超5万元。
产业兴旺促民富
依水而居,靠水而生。近年来,朱桥乡浑水村因地制宜,通过“党组织+家庭农场+农户”等多种模式,大力发展虾、蟹等特色水产品养殖,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今年11月,浑水村荣获第十五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对此,徐伟伟感慨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乡村要振兴,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把我村的特色产业发展好,做成精品。”
乡村如何振兴,能否成功,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

“今年受高温的影响,螃蟹上市时间较往年推迟了近一个月。为了让虾蟹能保持好的品质,我们在虾蟹产前、产中、产后这些重要时间点,积极对接有关技术部门,做好养殖这篇大文章。”浑水村党委副书记陈国平向我们道来。
据陈国平介绍,接下来,浑水村将紧紧围绕虾蟹产业,继续为所有养殖户做好跟踪服务,把“南漪湖”“无公害”这些产品品牌打造好,进一步提升水产品品质,做优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更多的村民实现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