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发展迎蝶变 乡村处处好风光
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奋进新征程的探索和实践在我区广袤农村大地生动展现:村容村貌得到提升,村民健康意识增强,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民生活红红火火……
如今,行走在乡野田间,幸福景象比比皆是。
乡村旅游成致富新路径
皖南大地从不缺少红色传奇,这一方热土曾因无数仁人志士的前赴后继被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溪口镇吕辉村便是其中最令人瞩目的红色村庄之一。
2012年以来,吕辉村先后获得“省级中心村示范村”“省级生态经济示范村”“国家农产品标准化绿茶项目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17年,吕辉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号召村民共同发力,建成吕辉纪念馆。如今,几乎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从全国各地赶来,瞻仰吕辉铜像,感受红色文化。

红色基因在吕辉村传承,红色旅游也为吕辉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挖掘红色资源,将文旅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带领村民全面奔小康。2018年,吕辉村的9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吕辉村目前共有9家红色景区农家乐,可供200余人住宿。自开业以来,已接待游客近七万余人,从业人员40余人,日接待能力500余人,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加了1000余元。”溪口镇吕辉村党委副书记汪彬表示,“下一步,我们打算把村周边的闲置可开发土地利用起来,通过招商引资或鼓励外出青年回乡创业的方式,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一条街,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十年间,区文旅局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为乡村振兴聚气引财。
以水东大景区、狸桥昆山湖、养贤官塘湖、溪口十八湾等乡村旅游项目撬动当地经济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全区开发旅游商品41个,开办农家乐(民宿)100余家,带动旅游从业人员1000余名;并推出17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4条红色旅游线路,开展“318国道”旅游联合营销,举办寒亭卫浴·桃花节、新田宣木瓜节、寒亭汉服文化节等活动,共吸引约1.2万游客现场观看。
美丽乡村建设正酣
平坦整洁的乡间路、色彩一致的农家外墙、沿村道种植的苗木花卉将黄渡乡峄山村门村集中安置点装扮得格外美丽,沿着村道安装的路灯和排水渠等基础设施也一应俱全。
“过去住在山沟沟里,哪里敢想有这么干净整洁的院落!”村民熊平安所说的山沟沟是原先居住的老村子,家家户户都住在山里,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环境不尽人意。

2014年,峄山村开始谋划整村推进工作,经过不懈努力,全村772户村民搬进了七个集中安置点,住上了新房子,开启了新生活。
解决了“住得好”的问题,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上了日程。
过去的村民休闲广场破烂不堪,村民们没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村里想举办一些惠民文化活动也没有合适场地。2021年,峄山村启动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项目,村民休闲广场正式改建。

如今,在门村中心村村民休闲广场附近,百日菊与罗汉竹相辉映,主题墙绘随处可见,三两村民在村民休闲广场的议事亭中闲话家常,处处体现出政清人和、安居乐业。
“目前,广场配套的文化长廊、休闲场所、健身器材等设施已经建好了,给我们老百姓提供了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接下来我们想整合一些项目资金,把美丽乡村的健身娱乐场所进一步完善提升,举办一些文体活动比如‘村晚’,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充实,让大家切实体验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好处。”峄山村党总支书记杨爱珍介绍道。
2012年以来,我区累计建成省级中心村82个、市级中心村26个;“2020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单,我区位列第80名;2022年7月,我区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
行稳致远,久久为功。回首非凡十年,我区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庄更加靓丽,民生福祉更加丰厚,广大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美丽如画的乡村已破茧化蝶,广袤田野正升腾起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