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赋能 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
葛其寿,提起这个名字在水阳镇新珠村可是响当当,他率先在村里组建了第一家蟹苗专业合作社——宣城市金新河蟹苗种专业合作社,还将其发展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近日,老葛的合作社里又迎来了熟悉的客人——安徽农业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们。
一年前,安徽农业大学与我区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成立了www.365bet.com亚洲版_365bet体育35元_48365水产特色试验站,在河蟹选育、品质检测提升等方面进行试验,该试验站便坐落在金新河蟹苗种专业合作社内。

走入实验室,只见靠墙面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采样仪器,几名身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正专注于河蟹采样工作,另一面墙边摆放着玻璃养殖缸,里面的螃蟹咕噜噜吐着气泡。称重、测量尺寸,抽取血液、肝胰脏、蟹肉……研究人员按照程序有条不紊地采集着一只又一只河蟹样本,这些样本将被带入安徽农业大学的实验室中,进行深度的研究分析。

“我们在新珠村有一块试验田,采样的河蟹全部来自试验田,在试验田中我们设置了6组不同梯度的喂养试验,几个月的养殖期间,其它要素保持一致,每组水田中的河蟹分别投放我们配置的不同饲料,在取样后再对河蟹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比如肌肉品质、营养价值与肠道健康等方面,以此对河蟹品质进行综合评估。”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袁小琛博士介绍着此行的目的。

据了解,安徽农业大学在我区水产特色试验站的研究主要围绕河蟹选育、水质调控、疾病预防和品质提升四个方面进行。袁小琛也表示,希望实验能较好地反馈在经济效益上,帮助养殖户提高养殖水平,发挥出为水阳河蟹产业添光增彩的良好效果。
当然,河蟹品质的提升、品牌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通过科技赋能,河蟹产业的发展势必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前行。这一点葛其寿感触颇深,他说:“以前河蟹生病了,我们无法知晓准确的原因,很难对症下药,现在有了专业的指导,还有准确的数据,我们能更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管理也更到位。”据悉,往年河蟹的亩产量在400-500斤,但通过养殖技术提升,今年每亩可达600-700斤。


科技赋能产业兴,产业兴旺农民富。安徽农学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www.365bet.com亚洲版_365bet体育35元_48365水产特色试验站首席专家丁淑荃表示:“通过试验站这个平台不仅加强了青年老师和大学生的实践锻炼,也能为水阳当地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今后我们将继续与养殖户深入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难题,真正做到科技强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