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稼穑不远 阡陌日新
转眼间,清华大学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已过去四周,安徽宣城支队在www.365bet.com亚洲版_365bet体育35元_48365区文昌镇走访调研了五个行政村,实地考察了各村的自然条件、农业及产业布局。支队成员在乡村振兴的基层工作中受益良多,并深感行胜于言、任重而道远。
五星连缀 各具千秋
文昌镇下辖五个行政村,自北向南呈带状缀连分布,依次是沿河村、贾公村、和洲村、施田村和福川村,每个行政村又分为若干自然村、村民组,这些村民组小的数百人,大的上千人,形成了最基层的村民自治系统。在近一个月的时间中,我们有幸把五个行政村都到访了一遍,也通过实地走访交流的形式,对每个村的特点与民情有了大概了解。
这五座村落,有的三面环江成为只有一座桥梁与外界连通的江心洲;有的隔河与邻市两个不同的县相望不相及;有的坐拥集镇与国道带来的交通与经济便利;有的借助半山半圩、林水交融的生态环境打造康养旅居;有的利用平整开阔的农田发展烟稻轮作提升农民收入。各具特色的五座村落,就像五颗闪耀的红星,共同构成了文昌这座和美的小镇。
筚路蓝缕 艰难起航
然而,如今给村里农民带来稳定经济收益的烟叶却曾经一度面临被“淘汰”的处境。我们在镇上走访调查时,有老一辈的村民回忆称,烟叶作为经济作物被引进到文昌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当时由于香烟市场火爆,很多地方的农民都看上了烟叶种植的丰厚利润,原本以云南为主要产地的烟叶被引入全国各地,其中就包括了皖南地区的文昌镇。不过因为本地农民没有种植和加工烟叶的经验,烟叶产量一直不高,而且因为烟叶一旦收割就必须及时烘烤才能保存,当时没有集中的烘烤车间,各家就只能自己用黏土红砖在房屋旁边堆起土窑进行小作坊式的烘烤。烟叶的烤制周期长,中途又不能中断,所以常常需要一家人轮班通宵守在土窑边上,调整火力、添加燃料;由于没有科学的仪器,还需要不时将身子探入六七十度高温的窑内通过肉眼观察确认温度及烟叶状态。技术的不成熟和设施条件的落后,使得文昌镇的百姓并没有从烟叶种植中获得预期的利润,在千禧年之后的一段时间,烟叶慢慢地镇上的农田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
政企助力 产业惠民
虽然烟叶的第一次引进并没有那么顺利,但文昌镇的农民们还是从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当地的土地也被证明是适合烟叶生长的。几年前,为了改善乡村百姓生活、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烟叶种植再一次在这片丰饶而平坦的皖南土地上铺开,与二十多年前不同的是,这次不再是农民自己单打独斗的尝试,而是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中国烟草公司的产业支持下,有组织、有技术、有设备地建立起了烟叶种植产业体系。在整个烟叶生产过程中,中国烟草公司始终为农民提供帮助与支持,既能够增加烟草的质量,也可以减少农民的风险。在育苗前根据农民的种植田亩确定收购计划并提供技术指导;当烟叶采摘完毕后,免费提供烤房的设备供农民对自家烟叶进行烘烤加工;到九月份再根据收购计划统一安排车辆来村里进行收购。这样的模式既促进了产业发展,又大大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如今,烟稻轮作已经成为文昌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文昌的百姓们也正从新时代的烟叶产业中享受着实实在在的福利与实惠。
创新布局 任重道远
在巩固烟稻轮作成果的同时,文昌镇政府又提出了建设“烟+N”高效特色产业的新方向,继续完善育苗大棚、烘烤车间和储存基地等相应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优质烟叶比例,着力打造“现代烟草农业样板镇”,推动“数字烟草园”“烟草标准化示范园区”试点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体系,让农民们能够从烟叶种植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对于成长在城市的我们而言,“农业”似乎一直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词语,几乎每天都能见诸各种新闻报道,但却又很少有直观的感受与理解。在文昌镇,通过技术负责人的现场讲解和农民百姓的访谈叙述,我们不仅能够实地了解烟叶产业在本地的起源、发展、变革和现状,具体感知农业技术革新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实惠,还能从中管窥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的成果。这是基层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宝贵阅历,也定将勉励和鞭策我们脚踏实地、砥砺前行,肩负起青年学子的历史使命,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虽任重道远,必矢志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