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今日www.365bet.com亚洲版_365bet体育35元_48365
        新闻详情-首页

        102岁老兵汪佑志:亲历孟良崮战役

        2021-11-26 08:20:49 王珊 整理

        11月15日《今日www.365bet.com亚洲版_365bet体育35元_48365》头版刊发了《82载魂牵梦萦 百岁老兵重回故乡》一文,讲述了亲历孟良崮战役的102岁老兵汪佑志回乡的故事。今天,特将百岁老兵事迹整理如下,重温老人英雄事迹。

        年轻时的汪佑志

        汪佑志为儿子汪培文收藏的小说《红日》题词

        1947年参加孟良崮战役的华野6纵16师48团团领导合影,后排右二就是当年担任该团政委年仅26岁的汪佑志,前排右一是团长廖坚持,右二为副团长徐超。人称“王老虎”的华野6纵司令员王必成曾任该团团长,再加上48团作战勇猛、战功卓着也被称为“老虎团”。

        孟良崮战役要图

        2019年4月19日至21日,百岁老兵汪佑志回到他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中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6纵16师48团,也是现在北京卫戍区某部“老虎团”,与该团政委及指战员亲切见面,实现了他70年的夙愿……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毛泽东指示,陈毅、粟裕指挥,在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对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进行的进攻作战。该战役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74师,一举扭转了华东战局。

        今年102岁的汪佑志老人是孟良崮战役的亲历者。在其儿子汪培文的着作《我的父亲与“老虎团”》一文中,为我们讲述了这场不寻常的战役。

        临危受命

        汪佑志1920年出生于安徽宣城,从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离开后,就读于国共两党创办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38年2月通过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参加了新四军。1940年3月到1942年2月,先后担任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组织科长、新四军二师政治部组织科长等职。

        1946年底,汪佑志担任新四军白湖团政委,同年调其担任16师48团政委。

        原来,华东野战军6纵16师48团早期隶属于新四军7师20旅,是一支英雄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屡建战功,号称“老虎团”。1947年莱芜战役团政委牺牲,人员伤亡较大,部队情绪低落。为保持这支英雄部队的战斗力,组织上调任汪佑志任团政委,希望尽快把“老虎团”战斗力恢复过来。

        就这样,26岁的汪佑志临危受命,经过努力,48团指战员情绪很快调整过来,更是在后来孟良崮战役中经受了考验。

        发挥作用

        孟良崮战役前夕的1947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华东野战军在鲁南、鲁中地区主动出击,实行高度机动回旋,力求调动敌人,捕捉战机。但由于敌人保持高度警觉,采取密集平推、稳步前进,不轻易分兵的新战法,除了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敌军第72师主力外,其余大量歼敌计划均未能实现。

        这时,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指示华东野战军进一步向东北方向后退,诱敌深入,伺机歼敌。于是华野主力边退边停,实施迷惑敌人的战术,促使蒋介石、陈诚心理上产生了错误判断,降低了戒备心理,促使敌军冒进。

        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大军,以国民党的三大王牌主力为骨干,被编成了三个兵团。这其中,汤恩伯率领第1兵团,下辖整编第74师、整编第83师、整编第65师、整编第25师、整编第28师、整编第57师等6个整编师的部队。

        汤恩伯贸然改变稳扎稳打的战法,不待第二、三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主,整编第25、第83师在左右两翼配合,以蒙阴县坦埠为主要目标,于11日自蒙阴东南的垛庄出发,经过孟良崮西,开始向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发动进攻。

        国民党整编第74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王牌师,是蒋介石制定的典范部队。师长张灵甫深受蒋介石的器重,急于立功,贸然出击。华东野战军领导同志全面分析态势后认为,应将主力置于坦埠及其两侧地区,可出其不意地集结于敌数倍的兵力加以围歼,完全可打有把握之仗。

        1947年5月3日黄昏,华东野战军领导果断决定,第一、第八纵队利用地形掩护,穿插楔入74师纵深,割断74师与其他国民党军的联系,经过一天的激战,到5日拂晓,第一、第六、第八纵队分别占领垛庄和万泉山一侧,完全截断了74师的退路。当发现74师被解放军主力包围之后,蒋介石却认为,这是与华东野战军决战的最好时机。因此,他一方面命令张灵甫就地坚守,吸引住解放军,另一方面,则急令山东的各支国民党部队火速增援,向74师靠拢,试图在孟良崮周围集结更为庞大的兵力。

        关键时刻,粟裕命令各阻击部队坚决挡住国民党后援军队,不得让他向前推进。兵贵神速,根据战场情况,华野领导立即重新调整部署,同时命令一、四、六、八、九纵队从四面对74师发起总攻。

        汪佑志所在的华东野战军6纵16师48团,作为主力团和先锋部队,在攻克孟良崮战斗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接到命令后,汪佑志的6纵16师48团立即从河南驻地出发,开始长达300余公里的长途跋涉,克服疲惫与饥饿,以及途中遇到的各种艰难曲折,六天六夜,丝毫不敢懈怠。经过周密筹划,途中趁着夜色跨越黄河,1800人的队伍没有一人掉队,并在孟良崮附近的垛庄打了一次漂亮的胜仗,将国民党整编第74师的一个后勤团干干净净地给端掉了,摧毁了敌人的后勤保障。

        垛庄战斗结束后,48团快速前进,途中派人通过地下党做工作,与毗邻的国民党83师进行了微妙互动。“你不犯我,我不犯人”,蒋介石逼迫83师突进,83师却在电话中回答“共军火力很猛,过不去”。终于在15日拂晓,48团抢先一步到了黄崖山主峰的山脚下。

        与此同时,国民党25师的一支先遣部队也刚好到了黄崖山、龙虎山一线。黄崖山距孟良崮仅6公里,隔山相望,这道山崖成了25师通往孟良崮的最后屏障,谁占有黄崖山,谁就把握了这次大战的主动权。

        “冲!”48团指战员毫不犹豫地从东坡攀援而上,国民党军从西面匍匐前行,比速度,比耐力,比毅力,50分钟后当48团3连在政委的带领下,登上顶峰,抢占了制高点,这时国民党军离山顶仅有30米,一分钟的行程!打!指挥员一声令下,百十支汤姆枪、步枪一齐朝着国民党军扫去,黄崖山主峰因此被牢牢地控制在了48团手里。

        32年后,当年的华野6纵司令员王必成在武汉回忆这一段历史时,对抢夺黄崖山之战仍然感慨不已:倘使国民党军先我军1分钟到达山顶,阻击25师的战斗,乃至整个孟良崮战斗恐怕就是另一番场景了。

        此战,整编第74师的32000余人全部被消灭,蒋介石策划的鲁中决战计划彻底破产。而孟良崮战役也成为扭转华东战局的关键之战。

        被称为“老虎团”的华野6纵16师48团在黄崖山阻击战的英勇表现,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南征北战》《红日》等影视作品中都有精彩描写、展示并载入史册。

        2021年11月13日,汪佑志老人时隔82载重回故乡周王镇扎门村,为家乡父老乡亲讲述峥嵘岁月。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