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今日www.365bet.com亚洲版_365bet体育35元_48365
        新闻详情-首页

        “跟风吹捧老师”上热搜,原本就很奇葩

        2021-01-22 15:56:33 中安在线

        1月22日,“要不要在家长群里跟风吹捧老师”的话题登上热搜,对此,@新华网甚至开设了一次“你怎么看”的投票活动。这一话题能够登上热搜,既是“奇葩说”这档节目的功劳,是辩题主持人的功劳,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眼下家长因为自家孩子而与老师之间的纠结。

        这种纠结,可谓由来已久,而在互联网+时代,特别是随着家校群、家长群等平台出现之后,表现得更是激烈。2020年11月,“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呼声以及怒怼老师的短视频,在网上迅速爆红,引起全网高度关注,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而“要不要跟风吹捧老师”只是这种关注的后续或者是延伸。

        从常理思考,吹捧是典型的贬义词,而跟风则是典型的没有主见。因而,“跟风吹捧”完全没有必要予以讨论。匪夷所思的是,眼下,这个问题不仅有着正儿八经的讨论,更是讨论得轰轰烈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反思。

        从家长的角度看,无论是首开先河吹捧老师还是跟风吹捧,无非就是希望这样的吹捧能够引起老师的关注,进而对自家孩子另眼相看,格外关注。我们不能完全排除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老师,也不能完全排除“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的事实,但是,如果希望通过吹捧而刺激老师关注自家孩子,这显然是“想多了”。将心比心,他人的几句吹捧对于你自己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自己心中没有数吗?正如许多理性的声音所表达的那样,积极配合老师,比什么样的花式吹捧都有效。

        就老师而言,面对群中铺天盖地的吹捧,我们必须强化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能对此无动于衷。或许,老师已经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于是对于这些跟风吹捧选择视而不见,然而,对于一些非常敏感的家长而言,这样的沉默可能意味着默许与接受。因此,如果觉得当面提醒有伤感情,私下幽默的一句提醒,也有助于化解这样的跟风吹捧。

        而从相应的平台出发,开展这样的讨论,原本就已经丧失了意义。吹捧老师与跟风吹捧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大张旗鼓地讨论,却是极其荒唐的。不要说吹捧这类行为,即便是法律明确规定的行为,只要你开展讨论,都会有人振振有词地说出不同的理由。那么,我们是否也应为这样的辩解而点赞叫好呢?许多行为确实存在,但是,它们没有任何合理的成分。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开展讨论,这无异于为这些不良习气提供了义气。面对种种不良习气,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批评,是抨击,是引导,而不是讨论。

        ​“跟风吹捧老师”的讨论,应该及时“凉凉”。否则,必然会滋生各类秀下限、破底线的讨论。

        6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