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残就业 同奔小康
坐在自家客厅,饭桌一角的小电扇吹来阵阵凉风,53岁的宣城市水东镇碧山村村民周满付,一边听着广播,一边麻利地组装着电子接插件。不仔细看,很难发现他是一名肢体残疾人。 “能在家里工作太方便了,每天还有固定收入,很知足! ”老周欣慰地说。
2018年开始,碧山村与芜湖一家企业合作,为残疾村民提供居家就业服务,而且,村干部还负责到企业领取原料、上门服务收取成品,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能就业增收。 “每天上门送原料、拿成品,拉拉家常、看看他们的生活情况,还能帮着解决他们的一些困难。 ”碧山村村委会主任徐太军表示,为残疾村民“跑腿”可谓一举两得。目前,碧山村正与宁国市一家企业接洽,有望为更多有就业意愿、有做工条件的残疾村民创造就业机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贫困残疾人是需要帮扶的重点群体之一。但在一些地方,残疾人就业工作还存在不细致、不贴心等问题。有的地方仅仅满足于组织招聘、安排对接工作,不太关注工作性质适不适合残疾人、残疾人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等细节,需要进一步把好事办好。
帮扶残疾人就业,既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在政策、补贴等方面有所倾斜。随着残疾人工作深入推进,爱残助残氛围日益浓厚,全社会尊重接纳残疾人的程度逐渐提高,帮助残疾人就业应与时俱进从“有没有工作机会”向“工作机会好不好”转变。地方和部门应转变工作态度和思路,拓宽视野,探索适合残疾人的就业方式。居家就业就是其中较为精准、实用的帮扶举措。
助残应从实际出发。众所周知,由于身体原因,残疾人难以从事较重体力劳动或性质较复杂的工作,就业面相对偏窄。有的残疾人外出工作,选择交通工具很困难,有时还需要他人陪护才能上班。居家就业让残疾人免于奔波,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在生活状态不改变或较少改变的情况下,残疾人可以更便捷地投入工作并提高效率。想残疾人所想,解残疾人所难,宣城市www.365bet.com亚洲版_365bet体育35元_48365区上门送原料和收取成品的帮扶做法,进一步方便了残疾人居家就业。
就业应与需求对等。居家就业工作尽量为残疾人量身定制,例如组装电子接插件,劳动强度较小、操作简单,适合残疾人。经过工作人员指导后,周满付很快就学会组装,现在每天可以完成几百件。而且,这家企业虽然对成品质量要求比较严格,但并不苛求残疾人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多少工作量,只要求他们量力而行,不必紧赶劳累。工作易上手,要求较宽松,充分考虑了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工作能力,体现了细致的贴心帮扶。
扶残应激发内生动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通过辛勤劳动增收,不仅有助于贫困残疾人脱贫,也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周满付的“工作间”虽不大,但收拾得井井有条,做好的接插件成品码放得整整齐齐。他认为,居家工作也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能慵懒散漫,要对得起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因为身体原因,比常人更加珍惜就业尤其是居家就业的机会,更加热爱工作。扶贫先扶志,态度决定一切。引导残疾人以自强自信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强化自我提升,在逆境中磨砺自强精神,在合作中实现自我发展,激发自强不息的内生动力。
残疾人居家就业好处多,值得推广。应进一步细化、完善帮扶举措,动员更多村社、企业参与进来。推广更多适合残疾人居家就业的工作岗位,把助残这件好事抓细抓实,带领残疾人携手并进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