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今日www.365bet.com亚洲版_365bet体育35元_48365
        新闻详情-首页

        当年罩鱼好时光

        2020-05-25 10:48:23 王延林

        我老家的村前就是浩瀚的南漪湖。

        南漪湖是宣城市境内的天然湖泊,水域面积三十余万亩,盛产河蟹、青虾、鳙鱼、甲鱼等,水产资源极其丰富。我们沿湖一带的人们绝大多数就是依靠她休养生息的。

        早年因为工作的缘故我便搬离了老家,好久没有去湖边看看了。自从父亲在九十年代末去世后,母亲就一个人居住在村子里,好在我姐姐一家就住在邻村,有她们照顾母亲我也少了一份担心。我每次回老家只是在家里坐坐,陪母亲说说话,然后匆匆离开。

        这段时间,因母亲动了手术在家休养,我才得以请假陪护几天,才有空到湖边看看。

        出了家门,我竟然找不到去湖边的路了。我家大门正对着一条不长的林荫道,在我的记忆里,走出林荫道,再向西走过几条宽宽的田埂,便是南漪湖的港汊了。据老辈们说,港汊是因为南漪湖的水在这里打了个弯而形成的。港汊和我们村生产队的农田相连,每年的七月初是早稻成熟的当口,也是洪水泛滥的时刻,这片上百亩的农田常常是十年九不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公社发动村民“挑圩埂”,村民们硬是靠肩挑背驮筑起了一条长约五百米、宽约五米的圩埂。其实这条圩埂也只能挡住日常水位的水,遇到发洪水的年份起不到一丁点的作用,农田照样被淹得一片汪洋,只有几只装化肥的塑料袋像幽灵般地漂浮在水面上,使你知道这白茫茫的水下闷着的是即将开镰收割的稻谷。

        出了林荫道,便是水田里长出的约半人高的成片的蒿草,我拨开蒿草,试图找出一条到湖边的小路,但我一直走到湖边都没有找到,这些良田确实已经荒芜了很久了。

        原来整齐的像二十岁小伙子的发型一样的圩埂现在已经垮塌得像一个八十多岁老太的腿,青筋暴露,瘦骨嶙峋的。站在基本没有了厚度的圩埂上放眼望去,原来的港汊已和南漪湖连成一片了,根本看不出这里曾经是我少年时罩鱼的好地方,曾经伴随我度过了好多欢乐的时光……

        南漪湖沿岸的村民因种植水稻十年九不收,为养家糊口,被迫过着“半耕半渔”的生活。凡是湖里能变成钱的东西村民们都要想着法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它捣鼓出来,像“踏凼”“下卡子”“打扒网”“采菱角”等等。我从小耳濡目染,多数时候屁颠屁颠地跟在大人们后面看他们捕鱼摸虾。最为有趣、也最为让我们开心的捕鱼方式,就是“罩鱼”了。所谓“罩鱼”,就是用细细的竹子做成一个上小下大、无顶无底的喇叭形罩子,在没膝的水中高高举起,对准有鱼的地方用力罩下去,然后双手在罩子里把鱼抓起来。

        鱼罩是用上百根直径约为一厘米,长约一米的细竹制成,先用竹片做成一个直径约为三十公分的圆形箍子,把细竹的一端固定在箍子上,然后在每根细竹的中间用铁丝把它们编排起来,形成上细下粗的喇叭筒形状。就这样,一个既坚固又轻巧的捕鱼“神器”就做好了。

        罩鱼一般只在仲夏时节进行,这时候港汊里的水温适宜,农田里也没有要紧的农活,好多孩童都相约跟着大人而去。虽说多数时候没有多少收获,但对我们来说,也获得了一份在岸上找不到的快乐。我们这个村算是一个大村子,有四十多户人家,像我这般上下年龄的有二十来个,除了女的,也有七、八个男生,调皮的就数村北头的小松子和我几个人了。我们缠着几个罩鱼的大人,跟在他们后面看他们罩鱼。大人们可不愿意带上我们,因为毕竟有半米左右深的水,安全问题他们是要顾虑的。我们可不管这些,硬是死乞白赖地跟在他们后面,他们也就无可奈何了。

        “罩鱼”不需要什么技术,但是要碰运气,还跟天气有很大的关系。风力风向、气压高低、水质清浊、水流缓急、水位涨落等,这些因素都会随时改变鱼儿的活动区域,使它们常常进行较大幅度的位置移动,增加了罩鱼的难度。

        大人们通常在午后出门罩鱼,因为这个时候的气温比较适宜。他们一只手抓着鱼罩搭在肩膀上,一只手拎着鱼篓,晃晃悠悠地走在窄窄的田埂上,到了港汊边,把裤腿高高地挽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蹚过一段被淹没的坝埂。我们几个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把裤腿扯到大腿根,抓着大人后背上的鱼罩趔趔趄趄地亦步亦趋,大人们虽然嘴里骂骂咧咧的,但依然腾出手来拉着我们蹚水前行。

        港汊里的水约莫半米深,水下很是平坦,且长有稀稀疏疏的水草,踩在脚底痒酥酥的。这时的雄雌鲤鱼相互追逐已经游到这片浅水区的僻静处了,开始进行交尾和产卵。大人们把鱼罩放在水中后,指定我们几个小伙伴站在一边,便开始在水里绕着圈奔跑,飞溅起的水花和泥浆把他们的衣服全都打湿了,但他们可是顾不了这些,仍是在水里不断奔跑,把偌大的一块水面搅得天翻地覆、浑水翻腾。巨大的声响让正在水中相依相偎的鱼儿不能安宁,受到惊吓后不得不乱游瞎闯,它们翻上水面透气时,那青黑色的背部暴露了它们的位置,此时,罩鱼人高高举起鱼罩对准刚刚露出鱼背的地方猛力扣下去!我们几个小伙伴也迅速围拢过来,学者大人的样子在鱼罩里抓鱼,哪知道胳膊太短,腰身压在鱼罩的箍子上,整个面部对着水面,两只小手在鱼罩里搅来搅去。小松子最为猴急,整个头都没在水里,双手乱抓,气得大人们用一只手拎着他的裤带把他揪出来“噗通”一声扔到旁边,小松子一头泥水还死皮赖脸地趴在箍子上看大人们在鱼罩里抓鱼。只见大人们勾着腰,双手缓缓地、犹如打太极拳的姿势慢慢合拢,等双手浮出水面,一条约3斤重的鲤鱼便在他们手中拼命地摆动着尾巴进入了鱼篓。如果罩着的是黑鱼,那情形就不一样了,黑鱼天生力大、狡猾,它先是在鱼罩里不断地跳跃、翻腾,一会儿装出很温顺地样子在鱼罩里面打转,再过会儿,便愤怒地在鱼罩里横冲直撞,然后又出其不意地突然跃出水面,把没有准备的大人们吓得一个后翻,整个人后仰在水里,引得我们哈哈大笑。在大人们疲惫不堪歇下来抽根烟的时候,我们会迅速拿起鱼罩胡乱地扣几下,小松子便从鱼罩上端的箍子里爬进鱼罩双手不停地乱抓,但至多只能罩到几条小鲫鱼,令我们很是失望。

        罩鱼也有危险的时候。当看到一条鱼在水面露出脊背后,罩鱼人举罩、扣罩要稳、准、狠,速度慢了或者方向偏了,那肯定是空罩。在扣罩的时候还须快速奔跑,由于水的阻力,导致整个身体踉踉跄跄,鱼的位置不是拿捏得很准,一罩扣下去,稍不留神,鱼罩底部尖细的竹子就会深深地扎进罩鱼人的脚背,顿时,一股鲜血冒出了水面,染红了鱼罩四周的水。罩鱼人会迅速拽出鱼罩,把脚抬出水面放在鱼罩上,用早已准备好的毛巾把伤口扎得紧紧地,等血凝固了之后,继续在水中奔跑、扣罩……

        这时候的天空飘起了紫红色的薄云,夕阳也渐渐沉落,那干瘪的堤坝上不知道何时飞来了一群不知名的鸟儿,对着港汊欢快地歌唱,它们的全身像被刷上了一层红粉一样。等到夕阳染红了整个港汊,湖水也渐渐变得凉了,大人们便领着我们回家,他们把鱼篓斜背在背上,一只手拎着鱼罩搭在肩膀上,一只手拽着我们顺着来路蹚水回家。落日的余辉亲吻着我们的脸,也大方地把那最后一点红粉洒在港汊边的村庄上……这幅梦幻般的、充满着浓郁得化不开色彩的乡村油画里,收藏了我快乐童年的宝贵时光。

        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记不清罩鱼这个行当是什么时候消失的,也记不清那些曾经跟在大人屁股后的少年一个个都长大成人后何时离开了家乡。我因工作的缘故也早早离开了老家,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中途回来时,偶尔听母亲唠唠叨叨地说起,湖边的港汊被张家承包养了几年鱼后又转给李家承包养螃蟹了,每次转包,承包人都弄几台挖土机到处挖,草滩挖光了,坝埂也推平了,到处扎了围网,搞得不像个样子。村上也没人管,年轻人都出门打工去了,还有好多人都迁到了城里住,田地也都没人种了,荒了怪可惜的,以后要再来个灾年可不得了。言语间,对现在的一些事情和做法流露出深深的担忧。

        我顺着原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走,举目四望,发现村子的西头基本上没有房屋了——我记得有一年发大水,村上冲倒了好多房子。现在只有几堵断墙还突兀地矗立在那儿,一只白头翁样的鸟儿在墙头上东张西望,很是孤寂落寞。已是傍晚时分了,村上零零落落的楼房里看不见一丝丝炊烟,偶尔有几声断断续续的狗吠声传来,证明这里还是一座村庄。

        这就是我小时候曾经罩鱼的地方,这就是伴我度过儿时欢乐时光的地方,这就是曾经养育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南漪湖。现在那些残存在心底中、失去了支架的美好记忆已无处安放,想来我只能到时光深处里去寻找,去找那一片波光粼粼、像洒满无数碎银的港汊,去找那一幅多姿多彩的乡村油画,当然还包括那些用竹子制成的鱼罩……

        3339